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强调,绿色理念应进一步加强,以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各方的努力,中国的制造业在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仍需大力推进一些工作。
几天前,由铜协会、“变压器圈”等组织,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标准化研究院、电力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变压器制造企业、上下游企业及其他代表参加了“变压器绿色发展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和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涛介绍了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提高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果。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毛涛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制造业强国,但与制造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程度和工业绿色化程度上。他认为,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工业是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领域。以能源为例,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比超过60%。因此,自中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及相关部门对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对相关项目的建设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如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已累计开展三批超过三百个项目获得项目支持。通过对行业领先企业的支持,联合上下游供应商,包括第三方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启动了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计划到2020年创建100个绿色园区;1,000个绿色工厂;和10,000个绿色产品。同时,在机械、汽车等行业领域创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支持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还重点关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领域,推动绿色标准的发展。以绿色供应链为例,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了项目,支持制定20多个相关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此外,它积极推动了产业联盟的建设。目前,两个产业联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是中国绿色制造联盟;另一个是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
毛涛谈到,经过多方努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强度,但整体水平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节能减排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仍然是制造业未来关注和努力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与发展的重点在哪里?毛涛分析:一是要认真抓好传统制造业转型。因为这是能源资源的大消费。第二是要认真抓好节能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节能和环保产业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要为资源友好的节能和环保产业提供有力支持,这是工业绿色发展努力的未来方向。此外,目前行业绿色标准体系仍然缺乏,需要继续努力。